石中瑗

男,山西省新绛县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石中瑗,山西省新绛县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3年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获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1963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室主任。1978年-1992年,历任海科院副院长、院长。 2000年3月光荣离休。
    长期从事特殊环境生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次获得省、部及国家级科学奖励。1984年首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应邀参加35周年国庆观礼。
    上世纪70年代主持了珠穆朗玛峰高山生理考察及青藏高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特高海拔(7000-8488米)人体生理遥测记录;系统研究了高海拔条件下人体生理功能及急性低氧耐受能力的变化情况。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和国家科学大会奖。
    70年代末以来,在国内首先开发了氮氧饱和潜水、氦氧饱和潜水、氮氧饱和-氦氮氧巡潜等潜水新技术;系统研究了人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停留的规律,并提供了成套的医学保障措施,提高了潜水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1979年,运用南海二号石油勘探船的3X饱和系统首先在国内开展了36.5米氮氧饱和64米实海巡回潜水实验及船上150米模拟氦氧饱和潜水实验,成果分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1981年主持了302米氦氮氧饱和潜水科学实验,创造了当时的亚洲深潜记录,并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3-1985年主持研究、开发了我国特有的高海拔潜水科学技术,并运用于西藏海拔4442米水电站建设,成果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中美联合氮氧饱和及氦氮氧巡回潜水科学实验》及《潜水技术在高原水下施工中的应用》课题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加的《西部沙漠地区石油工人劳动卫生与劳动生理研究》课题于1992年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重点项目《高原(山)地区筑养路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研究》获青海省200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子课题,交通运输部客车空气净化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曾担任国务院海洋专家组成员,中华航海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等职务。也是7000米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培训专家组成员,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APUHMS)荣誉主席。第九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多次应邀赴美、英、法、德、挪威及日本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考察。也曾两次受邀至我国台湾地区做专题学术演讲。致力于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协作,邀请多名国外著名学者来国内进行学术交流,并多次组织双边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和联合科学研究。

电话联系
邮件联系
在线地图